- 保護視力色:
解析2007年中國原料藥價格沉浮的背后(四)
-
http://shiquanmuye.com 發(fā)稿日期:2007-12-27
- 【搜索關鍵詞】:研究報告 投資分析 市場調研 原料藥 醫(yī)藥 大環(huán)內酯類 硫氰酸紅霉素
- 中研網訊:
大環(huán)內酯類熱度下降
近幾年,發(fā)酵、合成類抗生素迅速擴張,大環(huán)內酯類抗生素也水漲船高,2004年從“新寵”變作2006年的“火熱”態(tài)勢,進入2007年又逐漸經歷降溫過程,下半年的出口量和價格變化比較大。
硫氰酸紅霉素出口轉向國內
硫氰酸紅霉素經歷了由分散到集中的產業(yè)發(fā)展過程。寧夏啟元藥業(yè)、宜都東陽光生化制藥、四川山山制藥、河南新鄉(xiāng)華星藥廠和西安利君制藥已成為國內主要生產商。這5家的市場份額占到國內的90%以上。其中,寧夏啟元藥業(yè)堪稱老大,2006年達到3000噸的水平;另外,產量超過千噸的是四川山山藥業(yè)(2600噸)和宜都東陽光生化制藥(2000噸)。
在2006年之前,硫氰酸紅霉素的增量主要被出口消化,2006年硫氰酸紅霉素出口突破了千噸(1172噸),同比增長36%。但是,在2007年之后市場出現了變化,即國內對硫氰酸紅霉素的消化能力提高,出現了由出口為主轉為內銷為主的局面。
今年1~10月,硫氰酸紅霉素出口量僅有982785公斤,同比2006年1~10月減少了28%。而且出口企業(yè)集中度更高了。今年國內市場價格也有所變化,主要是受到一些環(huán)保問題,企業(yè)減產,導致短時間貨源緊張,價格在6月份開始上漲,幾個月后又回落到320元/公斤并穩(wěn)定了一段時間,目前仍有漲價趨勢,主要原因是上游原材料漲價給企業(yè)造成很大壓力。
阿奇霉素價格大跌
近些年來阿奇霉素成了國際抗感染藥物市場上一只炙手可熱的產品。2006年,中國阿奇霉素的產量估計能達到650噸,出口占一半左右。主要生產企業(yè)有新昌國邦藥業(yè)、石家莊制藥集團華盛制藥、上海現代制藥、浙江耐司康藥業(yè)等。由于近年來阿奇霉素國際市場出口行情看好,而且在工藝、成本上也有一定的優(yōu)勢,因此,國內生產企業(yè)較多,競爭激烈,目前仍有10多家企業(yè)生產且出口,所以,今年的價格也是大幅度下降。
2006年阿奇霉素的出口量達到258噸,2007年1~10月出口287噸,同比去年增長40%。自2006年以來出口量增長較快,但從出口形勢上看,今年下半年有下降趨勢。目前國內出口第一大戶仍是新昌國邦藥業(yè),占出口份額的近40%。
國內市場需求量也非常大,尤其是石藥歐意藥業(yè),產量排行老大,在國內市場占的份額較大。據健康網了解,目前近一半的產量用于國內制劑生產。
2007年阿奇霉素的價格起伏不斷,變化主要發(fā)生在下半年,由于受到硫氰酸紅霉素的影響,7月份價格開始上漲,一直持續(xù)到11月份,自12月份以來,價格下降比較快,目前保持在780元/公斤的水平。
克拉霉素出口量翻倍增長
2007年,克拉霉素最大的特點就是出口增長突出,隨著大環(huán)內酯類抗生素的快速發(fā)展,克拉霉素的需求量發(fā)生很大變化。主要生產企業(yè)有江西立信藥業(yè)、新昌國邦藥業(yè)、浙江華義藥業(yè)等,幾大企業(yè)的產量也正是在這幾年中不斷擴大,市場份額逐漸變大。2006年的產量只有不到200噸,2007年的產量超過300噸,尤其是浙江耐司康藥業(yè)投資的江西立信藥業(yè)出口量占全國第一,兩家公司占出口量的40%以上。
2007年1~10月,克拉霉素出口量達到146噸,同比增長了224%,出口價格同比下降13%,今年克拉霉素出口可謂“紅火”,出口量直線上升,除了第一季度,其他月份出口量均較高,主要也是近年來紅霉素產品向高端延伸,紅霉素和琥乙紅霉素的量逐漸被克拉霉素取代。
不過,這種爆發(fā)式的增長未必能長久。預計阿奇霉素明年可能降溫,價格有所回落。克拉霉素國內用量相對較小,價格變化范圍較小,全年走勢將基本保持在1100~1300元/公斤,EP標準的價格較高,銷售額逐年提高,市場有待挖掘。- ■ 與【解析2007年中國原料藥價格沉浮的背后(四)】相關新聞
-